1、如果史志辦被劃分為公益一類,就說明他已后就不是參公單位了,變成財政全額撥款的一類事業單位。對于這種情況,各地的處理辦法不一樣。1、有些地方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在改為公益一類之前的所有參公人員,還是按照原來行政編制待遇對待,對于已后新進人員,按照公益一類對待(從工資構成上可以看出)。2、有些地方完全按照單位性質來決定人員身份,從參公變為公益一類,其在編人員全部轉換為事業編制,不存在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一說。 行政(參公)和事業的差距目前最主要的在于是否參加養老保險,有些地方事業單位啟動了養老保險,有些地方沒有啟動。如果你們那啟動了,而且你們也不遵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那你的工資可能會降低一點。 2、如果還是想進入行政或參公編制,那還是選擇動物衛生監督所吧。從單位職責上看,史志辦沒有行政執法權,所以轉為公益一類很正常。但動物衛生監督所具有行政執法權,已后很有可能轉為參公單位。我們這邊的動物衛生間監督所在幾年前就是參公單位了。祝你好運!
改革后,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是不是最慘的
當然不是。得看你怎么定義“慘”。如果沒編制了叫慘,那應當是轉企的那些單位。如果你們希望工資有保障,工作穩定,旱澇保收,公益一類明顯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