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眼日是每年的6月6日.
1992年9月25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教授王延華與流行病學教授耿貫一首次向全國倡議,在國內設立愛眼日,并在天津召開了全國愛眼日第一次研討會。這一倡議受到眼科學界和眼科專家們的響應,決定每年5月5日為“全國愛眼日”。1993年5月5日,天津首次舉辦愛眼日宣傳活動。受此影響,從1994年開始,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大中城市相繼在5月5日舉辦義診咨詢活動,同時宣傳愛眼日的意義。1996年,國家衛生部、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中國殘聯等12個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愛眼日活動列為國家節日之一,并重新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
?
全國助殘日是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全國助殘日活動即從當年開始進行。截至2003年,全國共開展了13次助殘日活動。每年助殘日活動的主題,都是依據當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確立的?;顒又?,分別圍繞宣傳殘疾人保障 法、一助一 送溫
暖、走進每一個殘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殘等主題開展 了活動。 助殘日活動為殘疾人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服務與幫助,活動的規模和聲勢逐漸擴大,影響日益 深入人心。實踐證明,用法律的形式確定的 全國助殘日活動,是培育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提高全民助殘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
??? 每年一次的全國助殘日活動,動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及數以億計的群眾參 加,形成了強勁的聲勢和規模,為眾多殘疾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其意義廣泛而深遠。
??? 通過與有關部門共同會簽下發助殘日活動文件,不僅加強了文件的權威性,而且廣泛調動了有關方面的積極性,保障了助殘日活動在各地的順利開展。通過協調有關部委、單位參與助殘日活動,使各職能部門更加全面地了解殘疾人的需求,貼近殘疾人,加大了 政府各個領域支持殘疾人事業的力度。
??? 通過充分動員公共傳媒積極反映殘疾人生活,報道殘疾人事業,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理解 殘疾人、熱愛殘疾人事業的新聞界朋友,利用各種傳媒在社會上大力宣傳人道主義,在全國 形成了宣傳報道殘疾人事業的熱點,營造了有利于殘疾人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 在基層開展全國助殘日活動,重在實效。各省、市、自治區殘聯根據每年全國助殘 日活動主題,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殘疾人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切 實可行的各種助殘活動。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當地黨委和政府,組織黨政領導人在 助殘日期間參加走訪慰問殘疾人家庭的送溫暖活動,發揮他們的榜樣力量,帶頭扶殘助殘;二是充分動員廣大黨員、干部、社會各界與更多的殘疾人幫扶結對,走進殘疾人家庭,為他們排憂解難,并提供家政、醫療康復、職業培訓、家教輔導等切實有效的服務;三是建立、健全基層志愿者助殘聯絡站和殘疾人服務社(站),形成服務網絡,發揮職能作用;四是基層中與殘疾人密切相關的部門和窗口服務行業,設立助殘服務崗,逐步形成助殘服務網絡,提供各種無障礙服務,把殘疾人優先落到實處;五是把志愿者助殘活動納入社區服務總體工作,倡導鄰里互助,實行分片包干,社區單位與殘疾人簽助殘協議書,一幫一、結對子,落實責任,幫扶到戶;六是農村以幫助殘疾人脫貧致富為重點,解決生活困難,傳授生產科技知識,幫農、幫牧、幫副;七是在殘疾人中倡導互助并采用多種形式鼓勵殘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社會提供志愿者服務,在助殘日期間組織殘疾人上街為群眾義務服務,回報社會。
??? 文化助殘活動的內涵豐富,可操作性強,開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殘助學、科技助殘、愛心贈刊、愛心贈書、愛心送戲等。
??? 扶殘助學:推動、協助政府和社會人士扶助殘疾人入學;倡導大、中、小學生和社會 中的知識分子義務為殘疾人和殘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務,幫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 科技助殘:倡導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農村科技工作者義務為殘疾人傳授科學技術知識,開展科技扶貧,幫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實現科技致富。
??? 愛心贈刊、愛心贈書:倡導雜志社、出版社及全社會向殘疾人和殘疾人文化設 施贈送書刊及音像制品;倡導大學生義務為盲人錄制有聲讀物。
??? 愛心送戲:倡導文藝團體深入殘疾人相對集中的特教學校、福利工廠和基層社區, 義務為殘疾人演出文藝節目,以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 倡導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如圖書館、文化館有無障礙設施,提供無障礙服務;各類公共文化活動吸納殘疾人參加。
??? 紅領巾助殘活動是由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少工委、中國殘聯共同組織,在全國少年兒童中開展幫助殘疾人,幫助殘疾小伙伴,幫助困難殘疾人子女等活動的 助殘行動。
??? 自1986年,由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發出了《 關于在少年兒童中進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培養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良好道 德風尚的意見》以來,全國數以億計的少先隊員積極響應,紅領巾助殘活動遍及城鄉,蓬勃開展。全國每年有近千萬少年兒童積極參與各項助殘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實踐證明,紅領巾助殘活動是在廣大少年兒童中進行人道主義教育的生動形式,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 紅領巾助殘活動重在育人。以學校、班級或小組為單位,通過組織助殘小分隊,建立助殘聯誼網,開展各種切實有效的助殘活動。如組織主題班會、開展一助一送溫暖、我與殘疾小伙伴共同成長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通過在學習、生活中幫助殘疾人,著重培養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志在奉獻、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幫助殘疾人的過程中,既培育了關心他人、扶助弱者的愛心,同時又是一次社會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全國愛牙日是七月二十日.
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部委聯合簽署,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
宗旨是通過愛牙日活動,廣泛動員社會的力量,在群眾中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口腔鍵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建立口腔保健行為,從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我國的齲病、牙周病患者眾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財力十分有限,因此,解決牙病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預防。
口腔健康是人類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口腔健康狀態是反映生命健康質量的一面鏡子,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口腔健康作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
科學家研究發現,早產與孕婦口腔中的病菌有關。在工業化國家里,死嬰中有2/3是早產造成的。而早產兒中有18%與母親的口腔疾病有關。妊娠期是婦女一生中的重要階段,孕婦的口腔健康直接影響嬰幼兒的口腔健康,所以愛護牙齒應從孕婦做起。
建立愛牙日是加強口腔預防工作,落實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舉措。